第70章(2 / 2)

皇华似锦 纳兰琴 2875 字 3天前

太平刚开怀了片刻,又想起近来的遭遇,神色变得黯然,她长长叹了口气:“我生在宫廷,知道这儿不是块清静地,可近来的遭遇,让我感觉,不但没有清静,还处处险恶。那些亲近的人都和善的面具,心里却像住了头獠牙利齿的狼,一旦撕破脸,没了情面,就成了互相撕咬的野兽。”

他安慰道:“从好的方面想,公主身份尊贵,拥有天下最多最好的衣裳和首饰,这可是所有女子梦寐以求的。”

太平苦笑道:“如果我说,宁愿生在一个普通百姓家,那样就太矫情了,毕竟我享受让人艳羡的荣华,当然也得承受些事情。”

“公主能这样想,也是好的。”

“不然,还能怎样?”

他看了看太平,又看了看阴沉的天空:“一切都会过去,相信我。”

他说这句话时,相信太平经历了人生最黑暗的日子,应该像如俗话说的那样否极泰来,可就在雍王李贤受高宗之命,率领两万送殡队伍将太子灵柩送往皇陵安葬之时,李唐江山继玄武门事件后,经历又一场让人闻之色变的逼宫。

原本率领五万人马,前往吐蕃和谈的贺兰敏之,在即将达到吐蕃边境时,突然,收到贺兰敏月身亡的消息,他便将五万士兵分拆成十队,从不同路线折回了长安。

贺兰敏之选择管辖有限的边境开始折返,又将庞大的军队拆分,看似达到了隐秘而迅速的效果,不过,吐蕃边境与长安城相距遥远,如何瞒过州县的督查,直到大军兵临城下,也未让朝廷得到半点风声?

城楼上,神兵候站在垛口边,俯看围城的军队,只见,他们列阵井然有序,第一层架设着攻城所用的撞车,云梯,抛石机,第二层是负责掩护的遁甲兵,第三层是手握弓箭或诸葛连弩的射手,第四层是手执长矛跨着战马的骑兵。

此时,袁一和唤雨正站在另一处的垛口眺望,袁一看到阵前的贺兰敏之身着重甲,手握缰绳,视线片刻也没离开过城门。

他看到贺兰敏之身后立着两面大旗,一面写着清君侧,一面写着除妖后。他心想,这些天,他们一直在找证明武后清白的证据,却没有丝毫进展。

如今,贺兰敏之以胞姐与太子之死为由兴军作乱,看似一时冲动,可从他对时机的选择,周密的筹谋来看,一切发生不像偶然,更像处心积虑,贺兰敏月的玉石俱焚,似乎因此得到了答案。

想到这儿,他心中出现了更大的疑问,武后待贺兰姐弟也算过得去,可他们为何不惜众叛亲离,甚至赌上身家性命,也要将武后赶尽杀绝?

他不知道武后与韩国夫人的姐妹纠葛,当然明白不了,姨侄相残是由深埋多年的复仇之心而起,可神兵候知道一切,他不抱有以伦理亲情劝说,让贺兰敏之投降的侥幸,因此,受皇命来此的他,才会一言不发,等着贺兰敏之将和谈的书信送上。

当神兵候看过贺兰敏之送来的信,如他所料,贺兰敏之先将胞姐与太子的死归咎于武后,再例数武后为祸李唐江山的罪状,如代高宗批阅奏折,诸多党羽卷入离魂香事件为祸百姓,用非常手段独宠后宫数年等等,最后,提出的退军条件,便是让高宗交出武后。

他将信交给唤雨,看了眼贺兰敏之命人抬出的香炉,道:“炉里的那柱长香,能燃两个时辰,若在这个时间内,不交出皇后娘娘,他们便会攻城。”

唤雨看过信,道:“长安城本有将近四万驻军,可给太子送殡去了两万,所以,城中真能派上用场的还不到两万,以二敌五,难以取胜。附近州县虽屯兵充足,可赶来长安援助最少需要两日,恐怕是远水救不了近火。对了,算日子,雍王应该从皇陵返程了,派人把告急的消息带给他,有了他的两万人马,危机兴许就能解除了。”

神兵候知道雍王李贤的身世,当贺兰敏之兵临城下之时,他想起,高宗去往洛阳,李贤监国之时,也是贺兰敏之分拆军队折回的时候,还有,高宗本来是让英王李显率军出殡,让李贤协助处理朝事,可李显却突然抱恙,高宗无奈,才将送殡人选改为李贤。

所以,神兵候猜测,贺兰姐弟已将身世告知李贤,并拉他入伙,现在,太子已死,他便顺理成章地成为储君人选,若贺兰敏之这次造反成功,李贤便可仿照当年玄武门事变那样,先顺应贺兰敏之的意思杀了武后,再逼高宗退位,最后,以顺理成章的储君身份登上皇位。

由此,他并未把解围的期望放在李贤身上,虽心里这么想,可猜测,只是猜测,所以,他便应许地点点头,向同来的神将追风吩咐道:“你去给雍王带信,务必小心,别让贺兰敏之察觉。”

“卑职领命。”

待追风走后,神兵候吩咐唤雨,惊雷,闪电三人协助禁军守城,待一切安排妥当,他带着袁一骑上快马来到大明宫。

此时,三千金吾卫守在含元殿前,在这非常时期,即便是神兵候也免不了盘问搜身才被放行。

第107章 另请援军

袁一随神兵候进入殿内,看到其中,不但有后宫家眷,还有朝廷大臣,由此可看出,整个宫廷已陷入了何等恐慌的地步。

神兵候示意袁一止步等候,而后,上前将高座上的高宗与武后请到了一旁的侧殿。

袁一立在门边,听到耳边时不时传来的叹息,甚至啜泣声,不由得抬头,望了望金碧辉煌的大殿,又望了望殿中身着华服的众人,心想,他们算是大唐最显贵,也是最有权势的人,以前一句话就能决定别人的生死,可如今,只要城池一破,他们随时沦为阶下囚,所以,那份理所应当用鼻子看人的傲气,变成了可怜地唉声叹气。

此时,袁一瞥见站在窗边的太平,心想,对于她来说,一个是心爱之人,一个是自己母亲,看到他们相残相杀,不管哪一方以失败收场,对她来说,都是生命中难以承受的事。

以为她是这儿最难过的人,可袁一却没从她脸上看到悲伤,愤怒,甚至连一滴眼泪都没有。她看上去比任何人都要平静,就像一个局外人,正在欣赏窗外黄昏的景色。

袁一正为她的平静感到隐隐不安时,看到高宗三人从侧殿走了出来,只见高宗和武后眼眶红红地,想必是讨论过贺兰敏之的退军条件。

这时,高宗先是安慰似的拍了拍武后,而后,便在神兵候耳边交代了几句,便扬了扬手,似让他告退。

出了大明宫,神兵候向袁一问道:“可以把本候带到城外吗?”

袁一想了会儿:“没问题,不过,侯爷真一点武功都不会吗?”

神兵候摇了摇头:“不会。”

袁一面露担忧道:“城外都是贺兰敏之的人,侯爷出去未免太冒险了,有什么事,不妨交给卑职去办吧!”

“这件事很要紧,必须本候亲自出面,有你保护,本候很放心。”

袁一点点头:“卑职定当竭尽所能,侯爷,要去哪儿?”

“笃鲁军营。”

听到笃鲁,袁一想到,他受吐蕃赞普之命,替吐蕃大皇子向太平提亲,昨日,在高宗的设宴上,当他提出和亲之请时,被高宗一口回绝了,闹得很不愉快,宴会过半,他就借故离去,这会儿他应该在收拾行李,准备起程回吐蕃。

想到这儿,袁一低声问道:“侯爷,您不是想请,笃鲁的吐蕃兵做援军吧?”

“是。”

“笃鲁军营离城不远,想必已得知长安城的局势,他正好乐得隔岸观火,何必来损兵折将来帮忙呢?”

神兵候胸有成竹地笑了笑:“所以,圣上才让本侯去做说客。”

袁一掩护神兵候,躲过城下的士兵,一路小心来到不远处的客栈,花重金买了两匹旅客的马,快马加鞭来到笃鲁军营中。

神兵候向营前把守的士兵亮明身份,士兵通报过后,就将俩人领进笃鲁营帐。

这时,见神兵候与袁一进来,笃鲁用吐蕃语“叽里呱啦”地对身边的侍从说了几句,侍从便拿出一个坐蒲给神兵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