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2节 大唐第一次农业扩大会议【第三更】(2 / 2)

“听秦王殿下的!”淮南道上都督就是李神通第一个开口支持李元兴。

“先说第一件事情,本王前几天与皇兄作了一个计算,就是大唐现在有多少田。本王记得武德四年就有法令,成年男子得田一顷,其中二十亩为永业田,女子少些,但也有二十亩。那就是说,大唐至少每个人有五十亩了。可本王却怎么看不到这些田在何处?”

司农寺的官员头上冒汗了。

今天是大议,大错者怕是会重重责罚,他有些怕了。

别说是他,户部尚书崔君肃都感觉到了巨大的压力,这要问责之下,他逃不掉责任的。

大唐现有田地才二千六十万亩,连永业田人均标准都达不到,更不要说还有口分田了。

“本王不追究任何人的责任,今天不是来给各位找麻烦的,只是找出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永业田不允许买卖,各州县都有记录。问题出在那里本王不管,这是刑部、吏部、户部要考虑的。”

李元兴让官员们悬着的心放下了。

“大唐有多少田,本王第一个提议是,秋收之后,全国大查。在冬天实测各村、乡、县、州拥有的良田与劣田数。以及可以改造成良田的劣田数。更重要的是,顺便再作一次人口普查,本王以为大唐有多少人口,这要有一次清查。”

说到这里,李元兴将自己的外套脱下来扔在一旁,只穿着随身的劲装退到了李二等人坐的条桌前,拿起一份圣旨。

“这里有一道圣旨,免了人丁税!让那些黑户见光,告诉他们不用再躲。”

放下圣旨,李元兴再次走到台前:“两大正赋,一是人丁,二是田赋。依人头收税不公平,所以本王请旨取消,改为人头收入税,每个月收入低于一定数值的不用交税,收入商的要抽税,本王建议使用累进税率!”

李元兴回头向武曌点了点头。

武曌详细的说明了什么是收入累进税率,但却没有制订标准,用现代的话说就是起征点。

武曌说完,李元兴叫人把话筒交给了崔君肃。

“起征点,加征点,最高征收标准。臣下以来需要再详细议一议,臣下只说说现有人丁税,大唐依人头,每年向国家交纳谷物2石,叫做“租”;交纳绢2丈、绵3两或布2丈4尺、麻三斤,叫做“调”;壮年男子每年服役20曰,不去服役的可以纳绢布代替,叫做“庸”。依现在长安市价,这笔税高于低,请陇西、岭南、山南等几位上都督说一说!”

崔君肃将话筒交给了会议侍从。

三位上都督还在相互用眼神来选择谁先开口,独孤修德却站了起来,将摆在他几案上的话筒拿了起来。

“崔尚书少说了一句,就是宽乡与狭乡。下臣问秦王,你长安县一个人一百亩分够了吗?你耀州怕是连一人十亩也没有吧。再说洛阳,那地方现在一人分八百亩也能分下,用明月公主的那新词,就是人口密度。”

说罢,独孤顺德将话筒直接塞给了坐在他身旁的陇西都督。

“这个,陇西虽然是宽乡,地分的再多,产量少。一亩地收十五钱,这已经是恩赏了,可一亩田能不能挣出十五钱呢。这要吃饭,还要穿衣,又要交人头税。百姓一年能把税交足了,再能吃饱就要谢天恩了。”

喝了一口水后,陇西上都督看了看崔君肃笑了:“老崔,你们清河崔家是大世家,从武德年开始你们为了怕树大招风,很是低调。其实我们家也一样。可有些八流货色的小士族,却在暗中吞并土地,因为他们想变大,这事情某没有胡说吧。”

“我们崔氏,亦有些分支偏房,作过此类事情!”

崔君肃没有回避这个话题,李元兴说过今天不追究任何责任,只是来解决问题的,李元兴的诚信在大唐那是超一流的。

李元兴笑着点了点头:“其实吧,纸贵,笔贵,交通不方便,信息不够流通,官府的组织简单,而且也没有高明的统计之法。所以这不是过错,只能说是大唐的不足,我们需要改变,需要更加的精进。”

长安城有许多工匠一个月收入两贯钱。

陇西有许多百姓一年全家也收入不了两贯钱。

这一点,李元兴还是知道的。古代的生活,特别是偏远的地区还是非常苦的。

“崔尚书,一个月两贯钱起征如何?”李元兴笑着问道。

“大唐将无税可收,下臣认为这个起征点太高。依明月公主所言,可以根据大唐的民生情况再有所调节,所以初行之时,下臣认为是让穷苦之家可以免税就是极好的。所以具体数据,下臣要议,请殿下容后!”

李元兴回头看了看李二,又看了看王及善。两人都点了点头后李元兴说道:“好,这新人丁税就到这里,自然是要详细计算的。”

“十天!”崔君肃给出了一个时间表,又说道:“只是下臣以为,是否可以分道标准,京兆与陇右自然是不能相比的。”

“他陇右很快就富的流油,别放过他们!”李元兴哈哈一笑。

众位上都督也是大笑回答。(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