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疯狂的李隆基(1 / 2)

天宝九年的上元节,和成都的热闹喜庆相比,长安的上元节可谓是清冷万分,不仅是这个冬季格外的寒冷,并且长安城中透着一种冷人胆寒的寒意。

尤其是长安的朝堂,每个人都在惊恐和不安中渡过着每一天,皇帝李隆基这段时日情绪大变,在朝堂上动不动就发怒,然后就会找一个倒霉蛋开刀,当场仗毙,手段极端残忍。

此时,就是李适之也不敢违背李隆基的意愿了,因为皇帝的暴怒实在是失去理性的举动,李适之也担心惹怒皇帝,然后被李隆基仗毙了。

随着杨成打败了皇甫唯明,大唐再次震动了,所有的人都惊骇不已,他们没有想到杨成竟然如此之强,接连打败众多悍将,尤其是皇甫唯明的十万唐军的覆灭,不仅让长安百官感受到一阵的寒意。

就是大唐百姓得知此事之后,心中除了惊骇之外,更多了一丝对大唐的质疑了,这些百姓们开始质疑他们生活的这个大唐是不是真的是鼎盛强盛的,不然怎么会如此不禁打,被杨成一个叛军接连打败。

而且随后就是成都的陷落,然后蜀王李榆和家眷几乎全部都陷落到了杨成之后,只有李榆的一个小儿子逃了出来,然后一身狼狈地回到了长安城,在大殿上痛苦地嚎叫着,讲述着成都城被攻破之后的惨剧。

于是整个长安都震动了,然后接着就是巴蜀之地的陷落,随后巴蜀之地的一些重要关隘全部陷落,大量的唐军惧怕杨成,纷纷逃命或者投降,一是将竟然让杨成的神策军攻占了巴蜀要地剑阁,兵锋已经出到陇右了。

此时,面对如此强势的杨成,长安朝堂已经不知道该如何初值了,众人根本就没有想到杨成竟然在短短的半年功夫里将巴蜀之地全部攻占。

而且最令这些长安权贵和百官们恐惧的是,杨成竟然能够牢牢地掌控巴蜀之地。

这些人自然清楚杨成搞的那一套东西,也有很多人知道杨成这么做的结果是什么,依然还有很多人命名知道结果,但是还是不肯相信巴蜀的人心就会倒向杨成,他们还在抱着幻想。

这些人都是那些权贵们,但是这些人心中的幻想也沉底破灭了,他们认定天下正统是大唐,也是就自欺欺人地认定那些农奴就会宁愿舍弃生命,也不会跟着匪军作乱,这样做是毫无忠义道德可言的。

但是,这些人完全是一厢情愿,在已经沦落为奴隶和佃户的百姓面前,他们心中唯一渴望就是获得自由,还有能够吃饱饭,至于道义和忠诚,他们也可以去遵守,但是前途是他们能够活下去,或者是去遵守那个给了他们自由和人一般对待的统治者的忠诚。

于是面对蜀地尽失,并且被杨成牢牢掌控的事实,那些之前还在夸夸其谈的一些人认定蜀地必然是群起讨贼,杨成匪军绝对长久不了。

但是,事实如此,杨成给了长安那些权贵们一击响亮的耳光,这就是后世毛爷爷交给他的真理,杨成知道这个真理在中国是亘古不变的,所以杨成才会敢站出来,然后和这个所为的盛世大唐公然对抗。

杨成心中从来都没有惧怕过,他知道这个时代是一个充满各种阶级矛盾的时代,也是一个盛世终结,门阀士族沉底消失的年代,寻常百姓开始入仕进入精英阶级的时代已经开始了。

长安百官震惊,身为大唐统治者的李隆基自然也是惊骇不已,他对杨成在蜀地搞的那一套事情的理解可以胜过任何一个人,因为他是大唐帝国的统治者,也是士族权贵和士绅的代表,自然知道杨成这一招的厉害。

此时,李隆基已经感受到了深深的危机,他不仅是对杨成屡战屡胜的愤怒,同时也是对蜀地无义士的愤怒,正个巴蜀数十州,竟然在短短的半年之内全部沦陷,没有一个太守杀身成仁,或者和匪军死战到最后,都是望风而逃,然后杨成几乎没有费什么力气就攻占了巴蜀。

尤其是蜀道上的三关,竟然也是望风而降,然后让杨成军进入剑阁,最后直接打开了通向陇右和关中的通道。

此时,李隆基已经是又惊骇又震怒了,他自然是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他知道大唐的腐败已经到了骨子里,杨成之前已经证实过了,一个淮南道可谓是没有一个义士。

只有南齐云一人,然后最后还随杨成而去,此时竟然成为杨成手下的大将军,能征善战,打的唐军毫无招架之烈。

于是伴随着正天宝八年的后半年,李隆基的情绪就一直处在暴怒之中,时不时就会爆发一下,因为时代是太多的坏消息传来了。

巴蜀之地是大唐的赋税根基,大唐超过四成的赋税出自巴蜀之地,此时被杨成占据了,李隆基清楚其结果如何,如果按照杨成这样的手段,那么巴蜀之地也就一两年功夫,就可以完全恢复,到时候对于杨成的支持有多大,李隆基都不敢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