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一曲动蔡琰(1 / 2)

这一天的下午,秋阳被阴云遮蔽,秋风萧瑟地吹着,那些遮天大树上碧绿的叶子开始慢慢变黄,随着秋风摆动着,时不时落下一片,在风中滚动,凋零落地,被前来蔡府求学的吕布一脚碾碎。

蔡琰痴痴地看着那一片在风中坠落的树叶,正在悲戚地感慨着自己的身世,见那黄叶被吕布一脚碾碎,不禁柳眉倒竖,杏眼圆睁:“吕师兄,为何不好好走路,偏要把那树叶踩碎?”

吕布看了蔡琰的表情,知道这个女文青又开始伤月悲秋,又在感慨身世了,转身看了看外面已经开始淅淅沥沥下起的秋雨,便吟诵道:“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霜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你蔡琰不是在悲秋嘛,我就让你跟林黛玉一起悲个没完没了!

多愁善感的蔡琰眼前浮现出一个场景:秋天的花朵惨淡凋零,秋草也已枯黄,若明若暗的灯光下秋夜是如此漫长,窗外衰萧的秋声无休无尽,斜风冷雨却来助长心底的凄凉。

蔡琰心底更加凄凉,脸色更加悲戚,活脱脱一个怨妇。

忽然蔡琰抬起头,不解地问道:“你这是诗吗?格律怎么怪怪的?!”

吕布大言不惭道:“这是首创的绝句诗,是从‘五言短古,七言短歌’里变化而来,我赋予它以声律,使它定型,就成绝句。绝句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绝,也偶有六绝。”

蔡琰睁大眼睛,盯着吕布,一副不可思议的表情:“你竟然能自创诗体?!”

吕布心底寥落,脸上却傲然道:“不但是诗体,还有词体!”

“词体?是什么样的形式?”蔡琰发现面前这个男人越来越深不可测,就像大海一样。

“现在的诗体句法多以五言为主,我已创七言绝句,句式较古诗为长,此七言绝句便称为长句。七言句既为长句,五言句自然就称为短句,我便把五言句和七言句杂糅在一起,便叫长短句,又称做词。这词与诗相比,更像歌,不仅可以跟阳春白雪之高雅乐曲相配合,又可以跟西域胡乐与民间里巷之曲相配合的,词的韵脚,是音乐上停顿的地方,一般不换韵。每首词都有一个词牌,根据词牌,有的词句句押韵,有的隔句押,还有的几句押。词象五、七言诗一样,讲究平仄,而仄声又要分上、去、入。”

蔡琰听得一头雾水,刚刚走过来的蔡邕却笑道:“奉先,你这样说来太过空泛,不如现场做一首词,让我等开开眼界。”

吕布看了看蔡琰,她在焦急地等待着吕布的新词出炉,眼神里却平淡如水,没有起一丝波澜,吕布见此状况,不禁想起了苏东坡的《蝶恋花》里描绘的情景,便说道:“我这首词词牌是《蝶恋花》,分双调,上下片同调,押仄声韵,共,前后片各四仄韵。”

蔡琰摆摆手:“你就把这个蝶恋花给吟诵出来。”

吕布冷冷说道:“我刚才说了,这词要跟乐曲相配,无曲不成词!”

“这有何难,我来操琴,为你伴奏!”蔡琰连忙走向父亲蔡邕的房,捧出那把举世闻名的焦尾琴。

蔡琰骄傲地说道:“多年前,父亲被朝中奸佞诬陷,亡命江海,远迹吴会,邻居家烧梧桐木做饭,父亲听到火烧木材发出的声响,知道这是一块好木材,因此讨来做成一把琴,果然声音很好听,但是木头的尾部被烧焦了,所以当时人们叫它焦尾琴。”

蔡琰颇以这个父亲为傲,讲完父亲的一件光荣事迹还不罢了,又讲了一件:“我与父亲从吴会回到老家陈留,我们有个邻居准备了酒菜请父亲前去赴宴,父亲到的时候,邻居的酒宴已经开始。当时,有个客人在屏风后面弹琴。父亲到了邻居门口悄悄一听,说:‘用酒菜招我来,却藏有杀心,怎么回事?’转身返回。请父亲前去的奴仆告诉主人说:‘蔡先生刚来,到门口又走了。’父亲向来被乡里人尊崇,那家主人赶紧追赶并问起原因,父亲把事情都告诉了他,大家都感到扫兴。弹琴的客人说:‘我刚才弹琴的时候,看见一只螳螂正要扑向鸣蝉,蝉将飞走还没有飞走,螳螂的动作一前一后。我心里有些担心,唯恐螳螂丧失了机会,这难道就是所谓的杀心流露到音乐中来吗。’父亲莞然而笑说:‘这足以表明了。’”

吕布不禁叹服:“师父真乃音律大家,当世伯牙。”

蔡邕摆摆手:“奉先,莫要奉承与我。按照你的话来说,术业有专攻,闻道有先后,我只不过在这音律上花了三四十年的时间而已。”

吕布不禁感叹道,有过人的天赋,又肯在一个领域上专注三十年,成为大师的可能性很大,可看看后世那些所谓的专家教授,天赋不行,又不肯坐上几十年的冷板凳,有个小成果就叫得满城风雨,这样急功近利,想成为大师是白日做梦。

蔡邕见吕布和蔡琰都用敬仰的目光看着自己,赶紧又摆手笑道:“你们这两个痴儿,莫要这么看着师父,莫要让卢太傅笑话了!”

吕布定睛一看,原来太傅卢植也端坐在大厅里,正拈须微笑,笑而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