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7章 国渊和孙礼(1 / 2)

司徒郑玄一直办私学,被下面一些世家出身的学生蛊惑,一直对吕布全民教育的国策略有微词。

吕布曾跟郑玄平心静气地讨论过这个问题,先以“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断句问题。

吕布成功地让郑玄接受了新断句的新含义“诗、礼、乐这三样东西是教育民众的基础,一定要抓好,如果人民掌握了诗礼乐,那就是好事,应该让他们发挥,如果人民还没有掌握的话,我们就要去教化他们,让他们知道和明白这些东西。”

郑玄接受了吕布“教化万民”的宏伟想法,吕布让郑玄参观过由吕布自掏腰包新建的各地小学堂、中学堂,跟那些小学生、中学生以及他们的父母详细倾谈过,郑玄开始对吕布兴办全民教育的利国利民之处,有了深入的认知。

而且,因为吕布的有些言谈,让郑玄想起自己年少时的情景,不胜唏嘘。

郑玄的家世本来比较显赫,其远祖名叫郑国,字子徒,是孔子的弟子,其后世封为朐山侯,郑玄的八世祖郑崇,字子游,为高密大族,西汉哀帝时官至尚书仆射,郑崇为人刚直不阿,很受哀帝的信任和重用,常与宦官、幸臣董贤等作斗争,后来佞臣诬陷,惨死狱中,到了郑玄出生时,郑氏家族已经败落了,他的祖父郑明、父亲郑谨,都没有出仕。只在乡间务农,家中生活也比较贫寒。郑玄的求学路上充满了艰辛。

郑玄明白,自己现在虽然名满天下,归根结底也是门第衰落的寒门,若是再听信那些世家出身的弟子言论,阻挠吕布全民教育的普及,可能会有很多跟自己出身背景很像的少年这一生都没有机会读书。

郑玄将心比心,以己度人,不得不承认。吕布这个全民教育办得很好,从此后他把自己那些别有用心的世家弟子们都逐出师门,开始有意地招收一些寒门子弟为门生。

十数日前,吕布和司徒郑玄并肩作战,推崇孟子之道,又推出五德平等的新五德始终说,郑玄的声望更加尊崇。吕布跟郑玄的关系也日渐友好,两人亦师亦友地和睦相处下去。

郑玄把他一个得意门生推荐给吕布,那人名国渊,字子尼,乃是青州乐安郡盖县人,他原来曾跟邴原、管宁等人到辽东郡躲避兵乱。当初邴原、管宁、王烈被辽东的公孙度遣送到吕布的邺城,国渊没有回来,等公孙度被灭了以后,国渊得知吕布没有善待邴原、管宁、王烈,所以拒绝吕布征辟。归隐家乡,托辞不出。

后来邴原、管宁、王烈从吕布的荐举。各自担当重任,国渊这才了解吕布的苦心,想要投效吕布,但因为此前拒绝过吕布的征辟,冒然前往,恐被吕布拒绝,便拜访师尊郑玄,让郑玄为他推荐。

吕布得知国渊来投,大为欣喜,因为这个人虽然在演义上不出名,但他在治政功绩比得上枣祗等人。

历史上,国渊受曹操征辟为司空掾属,曹操想要广泛地兴办屯田,让国渊主管这项事务。国渊屡次陈述应当减损增益的项目,考察土地,安置民众,计算百姓数量,设置官吏,明确考核的办法,五年的时间里,就使粮仓丰实,百姓竟相勉励,乐于从事这项事业。

曹操征讨关中,便让国渊任居府长史,总管留守事宜。田银、苏伯在河间谋反,田银等人被打败,余党人数不少,接律都当伏法,国渊认为这些人不是首恶分子,请求不对他们执行死刑。曹操听从了他的意见,依赖国渊这个建议得到活命的有一千多人。写战胜贼兵的文书,旧例往往夸大,以一为十,到了国渊上报斩杀首级数量的时候,实有多少就报多少。曹操询问原因,国渊说:“征讨境外敌寇时,多报斩首捕获士兵数量,是想要夸大战绩,用意在于显示给百姓去看、去听。而河间在我国境之内,田银等人叛逆,虽然制胜有功,但我私下里仍为这事感到耻辱。”曹操很高兴,提升国渊为魏郡太守。

当时有人写匿名信讽刺朝政,曹操痛恨这种举动,很想知道写信人是谁。国渊请示把原信留下,而不把它宣传泄露出去。那封信很多地方引用了《二京赋》的内容,国渊敕令功曹说:“这个郡本来很大,现在虽是首都,却少有喜好学问的人。你选择聪明有知识的年轻人,我想派他们去拜师学习。”功曹选派了三个,国渊在派遣前先召见了他们,教训说:“你们学习的东西还不广泛,《二京赋》是博学多识的书,世上人忽略了它,很少有能讲解它的老师,你们可以去找寻能读懂它的人,向他请教。”又秘密地告诉他们自己的真实意图。花了十来天时间就找到了能读《二京赋》的人,三人就去拜师,官吏趁机请那个人写了一纸笺书,与那封信一比较,看出与写信的人是同工种笔迹,随即把那人拘捕审问,得到了全部事实真相,旋即国渊升为太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