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九五章 全歼(1 / 2)

铁骨 天子 1984 字 27天前

瑶寨的防御修筑还是颇花费了瑶家先祖的一番心思,第一道防线是一道狭窄的山谷,两面峭壁如削,只有一条呈四十五度斜角的山道通向上方,尽头处是一个平台,上面堆积满乱石和滚木,临战时只需占据高处,推动石头和滚木,或者弓箭如雨,那么自下向上进攻的人马不可避免地会遭受严重损失。

第二道关卡距离第一道关卡约两百米,这是一片垂直绝壁,只有一条人工雕凿的可容纳驮马行走的“之”字形道路通向近两百米高的寨门处。道路上每一个拐弯的地方,都由麻袋堆砌起一个掩体,可以自上向下进行射击。险峻道路尽头的大寨门,则由生铁铸造,厚度几达一尺,此外,修筑在绝壁上的护墙居高临下,墙体全部由长方条石筑成,坚固异常。

若不是现在已经是机枪大炮的年代,放在以往,就算有十万大军来攻也未必便能攻陷寨子。但现在,瑶寨在武器装备上的巨大差距,却足以让优势地形失去所有屏障。

缅甸读力军,是由缅甸松散的政治联盟“我缅人协会”组建的军事队伍,主要政治诉求是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争取民族读力。缅甸读力军创立于一战后,现任军长为德钦阿部,是联盟武装力量总指挥。

由于受到苏俄和试图从中国西南地区打开缺口的曰本军部的双重支持,这几年读力军发展很快,如今已经拥有两万余众,活跃于缅甸中部、东部和北部地区,是英军最头疼的[***]武装。

自从滇缅商道开通后,来往滇西、滇南与仰光的运输车队,多次受到读力军的袭击,因此不仅英国殖民政斧和军队对其非常厌恶,务必除之而后快,利益同样受损的安家军也对其十分火大。挺进队只要逮着机会,也会穷追猛打痛揍一通。这一年多来,双方的冲突达数十次,联盟高层虽然怀疑系列损兵折将的大败均与安家军有关,无奈却找不到证据,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

缅甸读力军下辖三个师,每个师七千余人。每个师下辖两个旅,每个旅由三个团组成,每团一千二百人。这次进攻瑶寨的便是活跃于缅甸东北部与泰国北部交界地区的第三师五旅十四团。

读力军装备混杂,苏制的“三线式水连珠”步枪,德国的八八式毛瑟步枪,曰本的三八式步枪一应俱全,此外,还有从中国境内流出的汉阳造和老套筒、从英国殖民军手里夺取的李氏步枪也有装备。不过就算如此,也不能保证人手一枪,大概有两成的人依然持有的是梭镖、木弓等冷兵器。

此外,读力军还装备有曰本人赠送的珍贵武器——掷弹筒,每个团有一个所谓的炮连,主要任务便是艹弄五门掷弹筒。掷弹筒为曰本步兵的杀手锏,重量仅为2.7公斤,发射的炮弹是手榴弹,可以在四百米范围内形成火力打击,对于山高林密的缅甸而言,是极为方便的重火力支持。可惜的是,掷弹筒没有脚架,主要是依靠射手调节射角,对掷弹筒射手的要求极高,而读力军的来源大多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没有文化,更不喜欢受约束,因此射出十发也未必能够击中目标。

正因为读力军一个团的装备如此差劲,所以章豫才敢于以一个小队的兵力,主动发起进攻。

不过,此刻面对瑶寨,读力军第三师五旅十四团的武器依然牢牢地占据上风,三八大盖在400米内拥有极高的准确率,几百支步枪齐发,威力远不是装备老式土枪的瑶寨能够抵挡的。此外,炮连的掷弹筒就算投得再差,但瞎猫也有碰着死耗子的时候,几百枚手榴弹发射出去,瑶寨的第一道关卡和之字形山道上的暗堡全部被拔除,现在十四团已经攻到了山崖下,用步枪火力掩护,继续用掷弹筒向瑶寨里发射手榴弹。

就在瑶寨岌岌可危,寨子里的男女老少,拿出了大刀长矛,准备誓死一搏时,山下的读力军却突然乱了起来——站在队伍后方指挥作战的十四团团长莫比干背心中弹,来不及哼上一声便扑倒在地,腿脚抽搐几下就去见阎王了。

随后,冷枪四起,十个多读力军士兵转眼毙命,吓得几乎所有的读力军官兵都趴到了地上惊恐张望。

侧背遇袭的部队顿时大乱,前面负责攻击山寨的队伍仓惶撤了下来,三个慌乱的营长急忙凑在一起合计,认定是山寨请来的援兵,冷静下来仔细辩听枪声,一致认为来袭者人数并不多,充其量也就十多个人。三个营长商定,谁先击溃这股敌人,为死去的团长报了仇,谁就接任团长职务。

于是,一群乌合之众立即行动起来,一边开枪还击,一面匍匐着向远处一百多米的密林爬去,准备合围对手。

激烈交火十余分钟,读力军以牺牲二十多人的代价,顺利逼近了树林外面,缅族士兵纷纷跃起,向树林发起冲锋。可惜林子里一无所得,穿过树林一看,有九个人影在四百米开外,闪腾挪移,快速向远处逃遁。

“追!”

若是让干掉自己团长的对手从自己眼皮底下逃跑,不要说回去没法向上峰交代,就是自己也觉得没面子,因此三个营长没有丝毫迟疑,继续发布追击命令,暂时放弃对瑶寨的攻击,驱赶一千多人的队伍,衔尾追击。

山道崎岖,望山跑死马,大约一刻钟后,十四团大部均进入一片两边密布丛林、中间比起两边高地矮上五六米的狭窄山道,可惜却没了对手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