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八六章 一触即发(1 / 2)

铁骨 天子 2120 字 24天前

伏龙芝城是吉尔吉斯首府,它位于下楚河河谷吉尔吉斯山北麓,在历史上是“丝绸之路”上的一座古城,在汉唐时为中国之领土,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李白便出生在伏龙芝以西六十公里的托克马克古城附近的碎叶,吉尔吉斯人引以自豪的伊塞克湖,在我国历史上被称为“碎叶湖”。

蒙古崛起后,伏龙芝成为准噶尔蒙古及浩罕汗国的领土,到清康熙帝平定准噶尔蒙古之后,浩罕汗国向清朝称臣,整个地区再次并入清朝国土。一八五四年,沙俄着手入侵浩罕汗国,二十六年后,浩罕亡国,包括伏龙芝城在内的整个吉尔吉斯地区都落入了沙俄的手里,后来苏联又从沙俄手里继承了领土,就此这片地区离开了祖国母亲的怀抱。

六月二十三曰,上午九点,伏龙芝城北的苏维埃政斧大楼,苏联红军中亚战区紧急军事会议正在召开。

“同志们,背叛了[***]信仰的远东军向伟大的苏维埃发起了全面进攻,截止今天早上六点,远东军的前锋已经占领内特瓦、巴甫洛夫斯基、德沃列茨和卡拉盖,我们红军经营的乌拉尔防线已经面临彻底崩溃的危险。

“我们中亚战区必须切实行动起来,尽快击溃与我们作对的中国人,就像十八年前我们击败白卫军和帝国主义军队那样,彻底粉碎与远东军勾结的中国资本家支持的反动军队对我国的干涉,然后尽快北上,攻向远东军侧翼,迫使其从西线调回兵力,以缓解正面战场的压力。现在请大家畅所欲言,谈谈我们该如何击破当前之敌吧。”

说完,库利克威严的目光扫视了坐得满满一屋子的将校。

阿拉木图兵团司令崔可夫站起来道:“根据整个战略态势,我认为我们应该坚定先打弱敌,再伺机寻找敌人主力决胜的思路,并以此制定相关作战计划。当前的形势是中[***]队分成左中右三路,以远少于我们的兵力包夹我们,其中路部队更是明显偏弱,我们应该坚定不移地打击敌人的中路防线,突破后一鼓作气向北穿插,逼迫中[***]队主动寻求与我们进行战略决战,届时我们可以利用中[***]队的急切心理,在利于我们作战的地区,打他个措手不及,伺机消灭敌人主力。等到那时候,整个中亚战局基本明朗,我们可以从容选择向西或者向北,收复失土。”

骑兵集群司令戈罗多维科夫是布琼尼的老部下,早在国内战争时期,他便是布琼尼第一骑兵军第四师及后来的第六师师长,在与白军及波兰、英国、法国、美国、曰本等国的派遣军的作战中所向披靡,根本看不起崔可夫这个毛头小子,当即站起来反驳道:

“敌人又不是傻瓜,感觉情况不对,大可以从容退回楚伊犁山,利用那里的优势地形进行防守作战。楚伊犁山南麓的土层,不同于北部的页岩结构,基本上都是坚固的岩石,我们想重复中国人爆破攻坚的壮举,那是绝无可能,我们能够拿多少人命去填?反观西线则不同,敌军处于仰攻态势,还托大不修筑防御工事,我军一个冲锋就可以进行纵深突破,一举拿下西姆肯特和阿雷斯,进而收复塔什干!

“向西进攻,不管是政治意义和军事意义都极为重大,我想这段时间,大家都饱受缺粮之苦,许多部队只能维持两餐,有的甚至只是一餐,这样下去如何能维持战力?因此,我们只能坚持不懈地一路向西攻击,只要打通里海通道,我们需要的战略物资就可以从高加索和乌克兰地区运过来!这才是正确的选择!”

会议室里响起“嗡嗡”的议论声,崔可夫和戈罗多维科夫都有自己的追随者,而且谁也不愿意承认自己的意见是错误的,争论异常激烈。

由红军总政治部主任调任中亚战区总政委的梅赫利斯,原本是布哈林掌控的《真理报》的笔杆子,见惯了大清洗的残酷,谨小慎微,他清楚这里坐着的一群将校,都算得上是斯大林比较看重的将领,不敢开罪任何一方,站起来谨慎地说道:

“我方总兵力超过九十万,我中央集群对付任何一路敌人,都有绝对的胜算,这样算下来,崔可夫同志的阿拉木图兵团便算是富余的兵力,那么,可否请崔可夫将军不管其他方面的作战,带兵北上,直插中[***]队进入中亚的桥头堡乌斯季卡缅地区,截断中[***]队的物资补给。等到中[***]队调动兵力解乌斯季卡缅之围,我们再从容发动中线和西线攻势,想必到时候仗会好打许多。”

屯兵于杜拉尔阿巴德(今贾拉拉巴德)的天山兵团司令斯特恩由始至终没有发言,这位卸任西班牙民族解放政斧总顾问、归国不久即被任命为中亚战区兵团司令的军事指挥员,看着许多刚刚从西班牙回国就遭到逮捕并枪毙的同僚,心中充满了恐惧,但库利克却没有放过他,点名询问他的看法。

无奈之下,斯特恩只得站起来:“中线作战有中线作战的好处,打通里海铁路则可以把我们同苏维埃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向北打则可以威胁中[***]队的补给,各有优点。我坚决服从组织的决定,指哪打哪儿,绝不后退一步!”

库利克翻了翻白眼:“斯特恩同志,你是不是对组织有抵触情绪啊?到任兵团司令后,没有提出一个合理姓建议,这与你在西班牙的表现迥然有异,难道说,你心里有鬼?”

斯特恩没想到自己刻意隐忍,依然招来猜忌,不由怒气暗生,昂首大声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