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啦,还有很多服装杂志,上面都是我没见过的款式,真想把那些图片撕下来带走,可是您又不让。”
莱莉嘟着嘴说道:“要是拿给学校的嬷嬷和女仆们,我猜从此之后,您找她们做衣服都不用给钱了。当然,您现在也不需要她们的手艺了。”
什么话?
“是为了省钱还是为了炫耀啊?”爱洛批评道:“我是想说我们要关注新闻,如果不是看到海边的铁甲舰,我都不知道蒸汽船发展到这个程度了。要是在明年夏天之前,报纸上依然没有相关信息,我的画就能保持新鲜感了。”
“哦,您要画那艘特别可怕的铁船吗?它跟我们当初乘坐的木船太不一样了。”
莱莉那天在海边吓死了,又担心掉下去,又害怕船沉了,好几天才缓过来。
因此,爱洛认为,她的画不仅要体现出大海和战舰的气势,还要借机开展科普活动。
假期第二天,爱洛花了一上午,逛遍了康布瑞城大大小小的书店,报刊亭和邮局。
其实总共只有三家,都在一条街上。
两本服装杂志买给莱莉,然后订阅了兰敦时报,金融时报和科技先导报。
收到卡罗琳的信,爱洛再次意识到,她的生活圈子太过狭窄,信息的广度和深度也不够,不利于志向远大的孩子成长。
正式搬家后,忙碌了一个学期才想起来拓展消息面,现在要赶紧恢复以前的好习惯。否则,怎么能够掌握时代的脉搏,抓住腾飞的翅膀?
后面几天,爱洛成天折腾那几幅关于船的草图,可惜非常不顺利,画了好几稿都不满意。
本来打算凭借想象力画出一幅巨大的海船图,但过去几年,创作的画要么是写实方向,要么是有样本的定制画广告画,忽然之间,技术不够用了。
那天海边的惊鸿一瞥,感觉还在,但手上表现不出来,直接画成印象风,又和她的想法背道而驰。
最终,爱洛收起各种船型图,放弃了。
先忙学校的联展,然后集中精力给卡罗琳画肖像,这些才是她现在的立身之本。
至于关乎光明未来的画展,车到山前必有路。
灵感的事,急不了。
十一月三日,冬季上学期第三天,南希拿到了女校联展组委会寄来的展出细则。
拆开厚厚的邮包,取出各种表格清单文件,铺了一桌子。
南希拿起一本册子,翻看了两眼递给爱洛,说道:“今年是建筑物,还好我们贝德拉尔别的不敢说,拥有历史感的石楼砖楼在各校中绝对数一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