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三娘点头:“是啊,一直都承蒙朱老先生照应着。不过这一年多来朱老先生的身体怕是不怎么好,你大哥已经从朱老先生家里搬了出了,住进了城郊的农庄,一面侍弄庄稼一面闭门读书。”
“我大哥住进了农庄?亏得三大娘你告诉我,不然我等会儿就要去朱老先生家找人了。”秦妙想起来朱老先生,便想起来了当初给朱老先生些推荐信的容公子,然后就会想起来京城中朝野深处的那些党争。
当年想起来朝廷里面的那些党争只感觉很遥远,对于自己来说最多不过是多赚些银子待大哥入朝为官之后可以不用为银子发愁,现在看来,京城中的那些纷争便是就要到眼前了,一个多月后大哥乡试完毕便要进京参加会试和殿试。
假如能夺得功名,最迟今年冬天就能官袍加身,届时朝廷中的各种争斗便会直接铺呈在眼前,想逃都逃不掉。
大哥当初考秀才时可是连中三个案首,早已经是唐县乃至中州的风云人物,此番考举人考进士发挥的再差也不太可能会落第。看来唐县里面的安静日子就快要到头了,大家很快就要到京城见大场面了。
秦妙想着这些事情的时候,冯三娘正和唐渊说话,邀请了他住在这布店的后院,说是去年后院拓宽了不少,特地给建了个小书房,读书写字方便的很。
唐渊拿不定主意,看向秦妙征求意见。
秦妙点头:“三大娘一番好意你就住下吧,反正现在离中秋还有好一段时间,住在客栈也不是办法。”
唐渊得了秦妙的准话便答应了冯三娘。
冯三娘很是高兴:“我们家秋儿平日里在朱老先生家念书认识的同龄人不多,今儿个正好你跟了妙妙来,正好留下来住着和秋儿做个伴,日后去中州念书也好,进京考进士也罢,都是个帮衬,即便是日后各自成了家也要常来常往,朋友多了路好走不是。”
冯三娘这一辈子,不管是做媒婆还是后来跟着秦妙做生意,都是常与人打交道的活儿,一双眼睛早就炼了出来,眼前站着这人是个什么脾气秉性,心地好还是坏,她不动声色的观察一番,略略聊上几句就能看出来。这会儿竭力邀请唐渊住到自家,八成是看出来唐渊其人比之其他同龄人要优秀的多,不然也不会将成家之后也要常来常往的话也说出来。
冯三娘一番盛情,唐渊推辞不过便答应了下来。跟着店里的伙计去了后院,看自己以后的一个多月里要居住的房间。
很快地铺面上就只剩下秦妙和冯三娘两个。冯三娘这才细细的询问起秦妙家里的情况。
秦妙回答说:“家里都好着呢,去年举家回了原籍,在那边吃住都挺好,今年春天我娘还开了一间酒坊,我爹和我四姐在酒坊里帮衬着,日子过得还算充实。”
冯三娘听罢,感慨说:“你看看,这日子啊,就是越过越好。想当初你刚救了我将我收留在家里时,你家那时还只是个穷庄户,不想现在竟这样发达了……”
这算哪门子的发达?秦妙暗道,冯三娘那是没见过齐州沈家的奢靡。不过这也没什么,沈家再风光又有何用,最后还不是被人算计的啥都不剩?如今沈家的家财姓了谁的姓,谁也说不准。
“三大娘,别说别人了,你自己的日子不也是越来越好?秋儿如今出息了,你就等着享清福吧。”秦妙回应说。
第379章 老男人
“是啊,时间过得真快,秋儿今年十一了,再过几年就该定亲娶媳妇了,我也终于可以歇一歇了。”冯三娘话说的淡,眼里却满是幸福的光芒。这一辈子的煎熬,总算见着了头。
冯秋今年十一了,唐渊今年十二岁,而秦妙今年十三。三个人的年岁都差不太多。只是秦妙从小就表现的老成,让人感觉她似乎比冯秋大许多。
冯三娘说完了冯秋,便不自主的想到了秦妙的年岁,女子十三,可不就该着手说亲了吗?如果遇到合适的人选待到明年十四岁的时候就能订下来了,准备个一两年的嫁妆,十五六岁正好出阁。
于是问秦妙:“你娘可有替你张罗亲事?真要遇着合适的,不要抹不开脸,到时候我替你上门说亲去。”
这个时代讲究的是高嫁低娶,嫁女要朝着门第高的人家嫁,娶媳要娶门第不如自家的。冯三娘的意思是若是秦妙相中了那家高门大户,李氏面软不好开口,她可以从中说和,争取秦妙能觅得好婆家婚后事事顺遂。
可是秦妙现在哪里有心思谈婚论嫁,她摆了摆手说:“不用忙了,我这辈子呀不打算嫁人了,自己养活自己又不是养活不了,干嘛非得去别人家受憋屈。”